

稻田养鱼养鸭是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的生物平衡示范项目,项目依托位于昭阳区苏家院镇双河村的增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把资金融入合作社,合作社又自筹资金20多万元,结合休闲农业项目,一并实施稻田养鱼养鸭项目。合作社规划了250亩,用于稻田养鱼100亩、稻田养鸭150亩。这种将种水稻、养鱼养鸭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新模式,使农田每亩增收1000元。
昭阳区洒渔河流域具有生产优质稻米独特的生态环境,苏家院“木瓜林贡米”在国内稻谷生产的历史上曾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传统的地方优质品种因产量相对较低而被慢慢淘汰丢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从满足吃饱向吃好和安全健康长寿转变。为了适应消费转变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昭阳区农业部门引进云粳37号、滇优34号、滇优35号等优质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配套推广肥床旱育浅插稀植规范化综合技术,开展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生产新模式研究示范,帮助乡村重新开发“木瓜林贡米”优质稻米品牌。指导增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50亩,在种植示范云粳37号、滇优34号、滇优35号优质稻品种的同时,开展种养结合,进行稻田养鸭、养鱼示范,以鸭控虫,鸭鱼除草,粪便作肥,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生产生态安全优质稻米。
目前,苏家院镇双河村的增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稻田养鸭综合亩产值达7000元左右,稻田养鱼综合亩产值5000元左右,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减少人工、人工蒿草这一块,以前蒿这种草起码要1、20人,像我们这片田,这个稻田养鸭减少了一半以上的劳力,像一般的鱼卖得到11、2块,我们这个可以买得到17、8块,米值也可以,以前亩产一年也最多就是1000左右,现在翻了个4、5倍,在个4、5000左右,稻田养鱼养鸭产生的这个经济效益还是可以的。”
文:昭通电台记者杨芳 图:李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