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范家斌 三尺讲台三十载,三寸笔催两鬓白。昭通市镇雄县,是一个有170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大部分是山区,地势沟壑纵横。一位叫范家斌的老师,就扎根在一所四面环山的一师一校小学,一干就是37年,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的教育事业,在平凡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大山小学位于镇雄县尖山乡长安村,始建于1965年,因旁边有一座山而得名。最开始是在一个祠堂内办学,1968年办学地点才搬迁到大山村民组公房,一直到现在,大山小学有两个教学班26名学生。就是在这所看起来特不起眼的学校里,范家斌老师默默无闻地干了三十七年: 2015年,云南省出台多项措施,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其中一项是对长期扎根山区教育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镇雄县有16名乡村教师获此殊荣,范家斌是其中的一位,并应邀在2018年的教师节参加全省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暨乡村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范家斌: “虽然获得了这个荣誉证书,但这是我工作上的一个起点。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创造,努力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范家斌的家原来在昭阳区,因为父亲年青时到镇雄尖山教书,一家人就到了镇雄。后来范家斌的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也成了教师,现在,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扎根山区教育。在他们这个大家庭的三代人里,就有8个选择扎根山区教育。 “从我的爷爷一直到爸爸到我三代人,历经教育的路程虽然很艰辛,但是我们都会(坚持)的做下去,为山区的孩子做出一小点自己能做的事情。” 听到爸爸获得乡村优秀教师的消息后,女儿范荣淑更加坚定了扎根山区教育、为山区教育奉献的想法,并暗暗下决心,一定以爸爸为荣,为山区的教育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一点微薄的贡献: 范荣淑: “我爸爸这次荣获这个奖,我感到很高兴、很自豪,他代表着我们一个家庭的荣誉,也是我们尖山乡的荣誉。” 村民们告诉记者,范家斌老师教了他们这里的几代人,风雨兼程,照顾孩子,性格脾气特别好,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镇雄县尖山乡大山村民组村民赵泽政: “有些学生在下雪中,他顶起伞,在哪买弯弯头都跑起去接。” 范家斌曾经的学生、镇雄县尖山乡大山村民组村民王燕珍: “把我们几代人的学生教出去,脾气特别好, 又教的好。” 在采访中,尖山乡中心学校负责人告诉我们,大山小学新学校已经完成了招投标和三通一平工程,即将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19年6月,孩子们将搬进新教室学习。如今,即将退休的范家斌面对奉献了一生的大山小学,心中有一万个不舍。 范家斌: “再过三年,我就要退休了。但退休以后,我还是舍不得我旁边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还是抽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让他们努力的学习,以后争取走出大山。” 扎根乡村教育37载,酸甜苦辣,风雨春秋,范家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举世瞩目的功绩,但他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就是每天都坚持做一件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正是这种平凡的品质,孕育着伟大,为我们所有扎根山区教育的老师们树立了榜样。 编 辑:田朝艳 编 审:李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