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扶贫故事》嘉宾名单
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高 云 龙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刘 艳 镇雄县泼机镇张基屯村村民 张孟松 镇雄县农业局副局长 彭 涛 镇雄县畜牧局副局长 李太贤 《扶贫故事》关注镇雄县产业扶贫 《扶贫故事》正在录制 左:主持人 雨航 右:嘉宾 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高 云 嘉 宾 左:龙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刘 艳 右:镇雄县泼机镇张基屯村村民 张孟松 嘉 宾 左:镇雄县农业局副局长 彭 涛 右:镇雄县畜牧局副局长 李太贤 “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故乡就是我床前的月光;赤水源头、乌蒙磅礴,故水故土贴在了我的心上;鸡鸣三省、二水环珠,乡音乡情总让我挂肚牵肠……”这是一首由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作词的歌曲《我是镇雄人》。无论是在镇雄还是在他乡,这首歌被许许多多镇雄人广为传唱,乡音乡情召唤无数在外打拼的镇雄游子返乡创业。 大学生高云毕业后,多次在广州等地成功创业。2014年10月,他怀揣着“科技兴农、与民共富”的理想回到家乡,创办了镇雄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食品研发+深加工+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打造安全、环保、无污染的有机生态农产品,公司出品的“云栗”目前已进入国内各大市场。 谈及自己创业的初衷,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云回忆说,这源于小时候对家乡光秃秃的大山难以磨灭的印象。 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高云: "我家在泼机镇,我们那儿的主峰叫龙王山。我七八岁的时候,一开门就能看见那座山。那时候看到山上光秃秃的,直到二十七八岁,我孩子都有了,回到家乡,还是没有变化。我心想,假如我们自己都不来改变自己的家乡,不来建设自己的家乡,那么还有谁回来呢?到如今,我们种下了一万多亩的标准化的“云栗”,到现在为止,我自己的家乡极目所见的地方,都已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论我们的事业是否成功,我们种下去的这一万多亩“云栗”基地,都会千秋万代留在这一片土地上,造福这一方百姓。" 高云说,公司成立之初,面对过种种压力和非议。但他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完成标准化板栗种植基地1.1万余亩,覆盖2个乡镇5个行政村,土地流转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直接受益农户3000多户1.2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始终秉持“科技兴农、与民共富”的理想,竭力让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公司的兴办,让不少年龄偏大,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找到了收入来源。今年60岁的泼机镇张基屯村村民张孟松大爷,从2015年开始进入公司工作,每月领着2000多元的工资。 泼机镇张基屯村村民张孟松: "我主要从事除草、防治病虫害。做着很高兴!为什么高兴呢?因为在我们那个地方,是丢弃的荒山,无人耕种的。成立了公司之后呢,就招聘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人来,栽种板栗,这是为脱贫致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目前,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注册商标35项,核心专利22项,与苏州大学、湘潭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在镇雄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快速发展,成立至今三年多的时间,已被评为镇雄县优秀民营企业、昭通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栗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 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高云: "去年(产值)我们做到了2000多万,今年顺利的话应该可以达到7000—8000万。大概再过三到五年的话,我们可以讲还是带动了一大群人和我们一起脱贫致富了。同时,站在公司的角度,到那个时候我们应该可以实现3-5个亿的产值,我们要让“云栗”天下皆知。" 镇雄县五德镇村民刘艳,有三年在浙江打工的经历,积累了一些积蓄。返乡后,她在五德镇开起了一家批发超市,几年下来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长期从事副食销售她的发现,镇雄虽然人口众多,但成规模地从事副食生产加工的企业却很少,大多都要靠往外采购。2014年,她毅然放弃一年能挣几十万的生意,成立了龙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龙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刘艳: "一开始,全家人都反对。都说你是不是城里呆久了,想上山当农民。我觉得我这个人就是选择了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尽自己的能力坚持到底。" 龙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鸡苗供应、蛋鸡饲养、商品鸡、鸡蛋、有机肥销售为一体的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创办,注册资金150万元,投资近1000万元,占地1200亩。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和“互联网+”的电商营销模式,不断探索发展养殖业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合作社产值达1500万元。 龙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刘艳: "我们合作社通过养殖业发展,带动五德镇周边农户一千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余户,他们的年均收入有四万元左右。" 另外,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镇雄县农业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要通过领导带头、全局参与的方式,采取精准摸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方法,以期达到精准脱贫的目标。 为推进扶贫攻坚战略进程,自2015年以来,镇雄县农业局共实施了79个农业产业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8244.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4000多人,共增收476.47万元,人均(含非贫困户)增收160元,这其中也包含部分非贫困户。 2017年,镇雄县农业局完成了30个乡镇、127个村、70个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报批,涉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4503.65万元,覆盖全县贫困户21394户96691人。按最低8%的保底收益计算,2017年的扶贫产业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20元,年增收1160.29万元。2018年,组织实施了马铃薯种薯繁育项目,涉及产业扶持资金4181.25万元,覆盖28个乡镇(街道)贫困人口27875人,该项目实施后,按人均增收150元计算,马铃薯繁种项目预计年增收可达到418.13万元。 《扶贫故事》栏目组 策 划、编 导:佳 枫 统 筹:王德波 主 持、记 者:雨 航 图 片:高云、刘艳、网络 编 辑:娜 娜 实习编辑:田朝艳 编 审:龚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