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智汇产业 特色更足!昭通以人才助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

    信息发布者:昭通野鸡
    2020-09-22 14:57:35    来源:鹤乡圣果   转载

    一片片长势喜人的苹果“红遍昭阳”,一竿竿清秀挺拔的筇竹“翠染山川”,一颗颗丰硕饱满的洋芋“土里藏金”…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和云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昭通市把人才智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集聚一大批专家人才和团队扎根基层、贡献才智,助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正在成为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筑巢引凤,产业聚才

    9月的昭阳区永丰苹果基地,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炳伟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作为昭通“凤凰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入选者,李炳伟以海升集团果蔬现代化种植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为支撑,利用成熟矮化密植技术,尝试苹果新品种的筛选、育苗和推广,开创出昭通苹果产业发展新天地。

    李炳伟是昭通聚焦产业发展引培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昭通市聚焦脱贫攻坚和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坚持引培并举,相继出台实施了“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即“凤凰计划”)、“优秀杰出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即“鲲鹏计划”),通过经费支持、项目资助和绿色服务通道等优惠政策,采取技术指导、兼职兼薪、团队合作和成果转化等方式,自2017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52人,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24人、中青年拔尖人才14人、基层突出贡献人才44人。52个“凤凰计划”人选中,涉及六大高原特色产业的有17个,占32.6%;82个“鲲鹏计划”中有29个,占35.4%,有效补齐了高原特色产业领域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等“短板”。

    此外,昭通市搭建专家服务站等平台,推动高层次专家入昭服务,为高原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指导,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目前共培育本土科技人才2600余人,培训技能人才4500余人,16个科技合作项目获得经费支持3000余万元,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提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标准的支撑,截至2020年7月新增产值2.5亿元。

    深挖资源,精准帮扶

    “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脱贫看镇雄”。镇雄县作为全国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县之一,还有101个村未出列、12.23万人未脱贫。作为昭通市挂联服务镇雄县的杰出人才,高云多年如一日带领团队和乡亲们一起,把汗水洒在扶贫基层,把才智贡献在了镇雄县板栗产业发展一线。他建立板栗种植基地,就近吸纳当地贫困户就业,目前基地解决固定就业人员267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名,年均收入20000元以上。



    为加快推进本土人才智力技术助力产业发展,自2018年10月起,昭通市探索建立市委联系专家、杰出人才挂钩联系服务基层制度和农林科技专家团队挂联到县指导服务产业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以“挂县区、挂产业、挂企业,研究产业技术、研究发展模式、推广经验做法”为主的科技服务,选派179名副高级职称以上市级农林科技专家,组建7个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分别挂联高原特色六大产业及地方性区域特色产业,与全市293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有机衔接形成合力,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目前,累计开展产业扶贫宣传2017期次,开展科技培训4964场次41.25万人次。


    在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作用的基础上,昭通抓住脱贫攻坚人才支持项目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统筹利用各级各类人才优势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对接协调10个专家服务团,70多名省级专家深入12个深度贫困乡镇,对马铃薯种植、黄牛养殖、热区水果产业发展和天麻系列产品研发等开展技术指导,撬动鲁甸、巧家、大关整合资金6900余万元参与项目建设。

    以人才为支撑,昭通高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末,全市苹果种植规模突破70万亩,“昭阳红”品牌成为一张靓丽名片;竹产业规模达332万亩;马铃薯规范化种植规模达297万亩、优质种薯基地突破30万亩,正朝着“昭通大洋芋、世界马铃薯、扶贫大产业”的目标迈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