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虞晓江:穿越梦中的天堂

    信息发布者:昭通野鸡
    2019-02-19 18:33:47    来源:鹤乡圣果   转载

    千里迢迢来四姑娘山,进海子沟未看到什么,心里不大甘心,于是想再进长坪沟看看。

    早上七点半,90元在售票处买了长坪沟门票,乘车7公里到景点入口,游人不少,但走着走着,人就没几个了。栈道都尚未走完,也就只剩与我一起搭伴的小伙了。

    或因一直考虑穿越之事,或因没有什么好景,步伐自然而然快了许多,走了十多公里都未见到一个人,这时方确定前面确实无人,后面也见不到来者。于是,带着那个小伙往前冲,心中始终想着“穿越”。


    对于穿越四姑娘山,蚂蜂窝上一位叫“美丽芯”的驴友对路线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强烈建议“找个团队一起去”。在多人的建议下,一到四姑娘山,就找这团队,可总未如愿。不管在哪咨询,都强烈阻止单独进山,说“一定要向导”。打听中,向导按四天算,每天至少两百元,有一个还说要两千元。这么高的费用,一个小公务员哪舍得,于是决定不请向导,自己走,心里估摸着“找不到伴就进去遇,遇不到就试试看”。

    就这样,开启了四姑娘山的穿越之旅。当在两河口远远地见到两个帐篷时,甚是高兴,两河口小卖部门口,数位俊男靓女正在吃羊肉串。原来他们是昨天进来的,只露营,不穿越。我们与他们微笑告别后继续往前走,到木骡子时,峡谷敞开,一片草地,水流平缓,风景开始出现,觉得没白进来。


    木骡子小卖部的方便面12元一盒,吃了一盒权当午餐。其实身上也带有干粮,买方便面主要是向老头打听穿越之路。老头的话语很肯定,“不行,一个人穿越怎么也不行”。他透露了一个消息:昨晚有向导带着一个游客,在这里露营,准备穿越,天一亮就走了。

    老头也说,“里面还有风景,可进去看看。”于是跟老头商订,“走不通,我回来在你这里住哈?”“我这里一样没有。”“没事,能进屋就行。”看着老头屋内的火炉,觉得穿越不了,或找不着路,就返回木骡子,与火炉相伴,可第二天再探。

    老头虽然没明确答应,也没拒绝,有了这个“小屋”作后盾,心里踏实多了。盘算着,离天黑还有六个小时,走三小时后,还有三小时时间,若情况不对,返回木骡子也没问题。又往前走,路太难走,那小伙一直在后,相互的联系方式是“吼声”,后来吼了不见回音,也就没管他了,或许是回去了。

    走出去不到十里,就见前面有人正在休息,大喜望外,这肯定是穿越的,游客不可能进来这么深,老远就跟他们打了个招呼。

    当与他们坐下,告知准备穿越之事时,一个个惊呀无比,他们见我就一个脸盆一个背包,既无帐篷,也无睡袋,谈何穿越。后来穿越了才知道,他们惊讶是正常反应,他们惊讶的是我的“无知”。

    遇到的五个人,实际是两帮,也是中途相遇结伴的。一帮是一个向导两个游客,平顶山的;另一帮是一个向导一个游客,昭通的。在这关键时刻能遇到老乡,还在过一个单位,只是前后而已,激动之心,自不用说,那时真觉得这运气是不是代表了我的“人品特好”。

    原来,他们就是昨晚在木骡子安营那帮。

    有了伴,穿越也就没问题,心中暗自高兴,少作休息后,开始前行。

    一路上,或晴、或雨,或雷、或雪,或风,或雹,时而交替进行,时而同时而来,真让人体会到了“四季同在”的感觉。

    风轻雨微时,个个拿着手机、相机左拍右摄。老乡更是感叹说,“这里的每一个景拍出来都是大片”,“英国的皇家花园还没有这么美”,只有当雨雪骤降时,大伙才开始快步前行。

    难怪他们走的这么慢,按木骡子老头说的,他们六七个小时的路,我两小时就追上了,原来都把时间用来拍照了。

    大家低着头,快步行进在雨雪之中时,一个小木屋内发出了声音,原来是向导在里面。六个人全部挤进只有五六平方的小屋,若不是向导介绍,我们就不知道这小屋是垃圾房。虽为垃圾房,但里面除了丢弃的几个矿泉水瓶外,并无其他。屋内的木炭灰足以说明,这里面早已有人在内升过火,或在这住宿,或在这躲雨。

    在木屋,向导提议说,“再等一小时,到四点半,如果雨雪还不停,就在这里升篷造饭。”对此,没有谁反对,因为在这里只有向导最有发言权。

    二十多分钟后,一群牦牛正往上坡走,“‘牛走上坡天要晴’,再等等”,向导以肯定的语气说。果然,不到四点半,雨雪已去,雪峰之上又露出了蓝天,此时的景色,无言以表,无字可述。

    今晚的目的地是叉子沟,看着天色已晚,大家在“拍照”上少了许多。

    尚未到叉子沟,雨雪又来了,六点到叉子沟安营扎寨时,天已昏暗,借着旁晚的余光,把帐篷搭起,晚餐是在电筒的照射中进行的,虽然只有一菜一汤,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都说“好香!”

    入睡前,向导提议凌晨两点出发,天亮时就可到达翻山的垭口。可能向导想着的自然是早点到达,早点回去。后决定天亮又走,理由很简单,为了照相。

    这晚,我跟老乡同住一帐篷,算“混账”,没有睡袋,合衣而眠,老乡问冷不,我的话语是肯定“不冷”,其实已经冷得近似于受不了了,能有帐篷“混”住,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哪里还能说“冷”。

    气候确实太凉,虽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依旧不能入睡,只能细数帐外的雨雪之声,等待天明。

    次日清晨,煮面早餐后,准时出发。在熠熠阳光中,在厚厚雪地里,在高高的山坡上,背着行囊,揪着路边的钢绳,一步一步往上蹭。偶有山鹰掠过,不停驻足瞭望,照相依然,说笑依然,风景无限,艰难无限,五公里走了三个半小时,海拔由3800米升到4680米。

    到了垭口,一时阳光,一时风雨,一时云雾,一时罡风,拍照中,一个驴友欢呼起来,“这里还有4G(信号)”,打开网络,果真不错,大家又有意外的惊喜。

    时光一定记得,在四姑娘山的垭口上,曾有六个人在这里喝着凉水,晒着太阳,看雪花飘飘……这样的风景几人来过,几人见识。



    十二点过,开始下山。要说上山吃力的话,仅只是吃力。那么,下山,积雪更厚,因是山的北面,积雪下面是冰川自然形成的乱石块,而且坡度极陡。下山的路是向导在前面一脚一脚踩出来的。

    在丫口把袜子脱下扭掉尽可能扭掉的水分,但还未下到半腰,这脚就冻得不知道是谁的了。到山脚,平顶山刚退武的兵哥哥说,他跌了25跌,这个数据应该不夸张,我看到向导拉着他的时候,都还在跌跤。当时真佩服向导,背着吃的住的,负重不低于50斤,还要搀扶着一个人一起前行。我跌了多少就数不清了,裤子跌烂了,腿也跌青了。

    下了垭口,是毕棚沟,不知是太疲惫,还是审美疲劳,140元门票的风景,无再赏之心,无留恋之意,出140元只为匆匆借道。

    穿越之后,才觉得“美丽芯”的强烈建议特正确,她一定是过来人;日隆镇老乡的话也特正确。穿越之后,也才觉得,向导一天两百元的费用一点不贵,而且觉得他们特辛苦。 

            作者简介:虞晓江,男,喜欢徒步,爱好旅游,醉于山水,偶尔读读书,也有小块文字散见于相关报刊。现供职于昭通市纪委监委。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