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记者走进永丰镇小闸陈家营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依山而建的乡村别墅,绿树环村,村在园中,园在村里,秋韵环绕,美丽无比。
11月21日,记者走进永丰镇小闸陈家营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依山而建的乡村别墅,绿树环村,村在园中,园在村里,秋韵环绕,美丽无比。
走进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曲径通幽,庭院宽敞,鸡犬相闻,房屋错落有致,这是一个令城里人都羡慕不已的小村庄。真正应了习总书记说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俨然一副乡村振兴的典范呈现在眼前。
在陈家营宽敞的院子,正在和邻居拉家常的肖福兰告诉记者,她说她今年54岁,家建的房子是80平米的,总共两层半,居住条件非常好,她还带领记者到她家里参观。
说到现在的居住条件,肖福兰高兴得合不拢嘴,她说这里离城不远,也就半小时的路程,而且这里环境优美、安静、空气清新,他们全家都非常满意。
肖福兰告诉记者,她家原来居住的老房子是土墙瓦房,四周开裂凹口,一到刮风下雨就非常担心,屋顶还经常漏雨。
肖福兰说:“现在修成这样,非常漂亮,国家政策好了,家家住的都是大砖房,很好了,原来瓦房刮风下雨就是漏水的,现在不会了。”
据了解,2015年,陈家营自然村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500万元、撬动民间资金1200余万元,全力推进陈家营基础设施和民居建设,打造了陈家营新村新貌。
目前,陈家营自然村现居住着汉、回、彝3个民族154户425人,有党员5名,设党支部1个,各民族相处非常和谐。
说到原来的住房条件,现年64岁的回族老人马占省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他家原来居住的是土墙瓦房,因地震开了很宽的裂,到了雨季,外办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尤其担心地震,住在里边很害怕。
马占省说:“原来他家的房子一小点烂瓦房,土墙房子,土墙房子烂朽朽的,着地震了几愁几慌,直接完全是危房了,春天一下雨泥滑烂路的,车也拉不上来,沟沟着水刮了鬼们鬼眼呢,一下雨天上(屋顶)漏雨,瓦是通的,童花照亮的,第一次地震把墙震了五花八门的,硬是慌死了,住在里边就是不放心,还全得各级领导给我们使力,这样整了最好了。”
说到现在的居住条件,老马非常高兴,一脸的幸福感,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他四个儿子的房子都修在一起,连城一排,周边道路全部打起了水泥地皮,干净整洁,跟住在城里一样。
马占省说:“现在住在里边当得住昭通城了,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共产党的恩情了,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了。”
据了解,为提升民居建设水平,根据“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则,按照“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的标准,永丰镇小闸陈家营自然村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整体规划设计,又通过有效的乡村治理,呈现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成功实现了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